第三部分 個別語句的寫法
總論:如同演講的音調具有高低起伏,文章句型亦應有變化,避免口吻一致而顯得呆版。[1]
錯誤:從頭至尾語氣一致, 或少有變化 |
正確:盡量以不同句型表達 |
||
|
|
相同的禮物經過不同的包裝,所帶給人的期待與喜悅往往不同。作文亦是如此。相同的題目所引申的情感與道理,或許在科學的分析下,獲得相同的元素,然而當表達的方式不同時,文章的美感與力度即有所差異。
至於哪些語句需要包裝?一般而言,想加強力度的思想與情感才需要裝飾;反之,不重要的事理,簡言帶過即可。因若包裝無關緊要的內容,將使得文章過於冗長而煩悶。
一、語句的精鍊
詩之所以為「精鍊的語言」,仍是因其言簡意賅。因而寫作時,必須去除無意義、不必要的虛詞,期使每個字詞皆有實義。此外,摒除非重點的內容,而相似、相同內涵的語句或自明的情理之解析,亦應避免。
(一)刪除重複概念,使其言簡意賅
1、原文:孔子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人,他影響中國文化深遠,經歷2500年的時間,至今仍然有重大的影響。
2、修正:孔子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,至今不衰。
3、分析:「非常偉大」稍嫌抽象,不僅是主觀判斷,且包含於後二句。
(二)語句若可合併,盡量合併[2] 建議句型:( 描述詞 ) + 主詞 + 敘述語
1、原文:我每天騎車上學。有一天我騎車上學時,因為風大,我差點連人帶車摔倒。
2、修正:每天騎車上學的我曾因風大而差點摔倒。
3、分析:「有一天我騎車上學」已包含於「我每天騎車上學」。另外,若句子是2句以上時,盡量以「關係子句」的方式合併,如此句子才得以精簡、不冗贅。
(三)修改語句,避免口語化,並期使語句通順
1、原文:我家的寵物的小窩是很小沒錯啦!可是喔,卻很可愛的呢!
2、修正:我寵物的窩小歸小,卻十分可愛!
3、分析:作文是書面性文學,用語不宜口語化,因如此將不正式,有失端莊典雅。另外,「我寵物的窩」較「我家的寵物的小窩」通順。
(四)善用成、俗語等,增添文字美感與深度
1、原文:青春並非永恆的,失去後,就不會再回來了。
2、修正:花樣的年華並非永久,反倒似流水般,一去不復返。
3、分析:成、俗語不但能使語句精簡,且其深度往往令人感同深受。此外,成、俗語亦可依情形而拆合使用,將會增添文字美感,又不至於俗(老)套。
二、詞語的選擇
(一)優美而精確的字詞
中國具有許多同義或近義字,若能使用得當,將使文章更具美感。然須注意各詞語間的差異性。例如:「美麗」一詞義近於「標緻、漂亮、俊俏、俏麗、妍麗、豔麗」,然「妍麗」不適於形容人。
(二)涵義深遠廣泛
適當地使用具有意像的詞語或以反思的語句作結,將使文章層面更深廣,不限於一隅。
(三)避免雷同字詞重複出現
文章上下句,若要使用詞彙,應避免用字相同或雷同,否則將造成「詞窮」的窘境。
例1:使用不同的詞語
幼時,父母無微不至地「照顧」著我;今日,該是我「呵護」子女的時候了。
例2:應用鑲嵌修辭法
我左顧右盼,期盼著畢業旅行的到來。
三、興(聯想法)的寫作方法
由景入情是一種文學手法,易使人觸景生情,進而陶醉其中。而之所以能夠如此,乃是因為中國文化中對若干事物具有的「特殊意象」。然因其與正文不甚相關,因此建議置於首段或正文段首,以詩意筆法開啟下文。
此外,以景物入理事時,景物亦需反映主題。因為景物並非單純的陪襯,而是用以引起聯想的工具[3]。以下例舉常用的典故:
(一)大鵬鳥—順性逍遙,不妄為 |
典故:《莊子-逍遙遊》 |
幼小的鳳凰雖然不一定平步青雲,但適性翱翔的鵬鳥總也有自己的一片天,不在乎小麻雀怎麼說。 |
(二)莊周夢蝶—形容人忘了夢境和現實的區別,陶醉其中、怡然自得、隨物而化,不固執自我於現實環境中的利害關係。 |
典故:莊周夢碟 |
想起當年和弟弟爭執玩具時,不禁莞爾。我同他、他同我,夢蝶般的人生又何必如此斤斤計較呢?總是固執於自我,才不由得地生起了憂愁。 |
(三)草—濃郁的情感 |
典故:白居易《賦得古原草送別》離離原上草,一歲一枯榮。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。遠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孫去,萋萋滿別情。 |
鬱鬱的青草是思念織就的地毯,隨著遊子的遠行而緜延,不論東西。 |
(四)柳—1、離情、濃情密密;2、隱君子 |
典故: 杜甫《哀江頭》:江頭宮殿鎖千門,細柳新蒲為誰綠。 王維《老將行》路傍時賣故侯瓜,門前學種先生柳。 |
郁郁青蔥的柳葉是我對妳的思念,那因沈重而低垂的姿態,是因相思卻不得見的憂傷。 |
(五)1、月—思念家人、思鄉。 2、雁、燕等候鳥—思鄉。 |
1、蘇軾《水調歌頭》: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。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 2、杜甫《月夜憶舍弟》: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。 3、張繼《楓橋夜泊》: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。 |
《秋月圓》 秋風蕭瑟人憔悴,但少行人盼月圓。 古來明鏡幾復回?多為生計南北難。 何故金楓多轉紅? 料是別離百夜寒。 唯有望月寄遠道,千里相思唯嬋娟。 《悲燕》 秋燕何處去,北方非故土? 成雙何獨眠,終日難共處? 想是思鄉切,出入覓歸路。 明年春來時,燈燭照爾途。 |
(六)太陽—1、溫暖;2、母愛 |
典故:孟郊《遊子吟》: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 |
烈日下,我不枯萎,因有大樹的林蔭與泌涼的溪流; 寒冬裏,我不縮瑟,因有金鳥的溫柔與玉兔的呵護。 |
(七)山—上位者保護百姓,使其不受北風摧殘。 |
典故:《詩經》 |
那寬厚的肩膀是屹立的北山,得以讓心傷的人們感覺到溫暖。 |
(八)水—時間流逝 |
論語:逝者如斯,不捨畫夜 |
淙淙的流水是我一去不復返的青春。 |
(九) 閒雲孤鶴、閒雲野鶴—比喻來去自如,無所羈絆的人。今常用以比喻出世之人 |
錢鏐:「貴逼身來不自由 幾年勤苦踏林邱 滿堂花醉三千客 一劍霜寒十四州。」 貫休:「州亦難添,詩亦難改,『閒雲孤鶴』,何天而不可飛?」 |
閒雲總是笑看紅塵,我卻笑野鶴看不穿。逍遙的莊周並非苟且,飄逸的李白亦為為浮雲所蔽的烈日擔憂。 |
(十)潘朵拉—希臘神話中,是為神賜給人的禮物。然外表雖美好,實際是神對人的復仇。 光明樹上的果實—《聖經》中,上帝禁止人類食用的果實,因對人雖有用,但不適合人類。 |
典故: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向神竊火。 |
主阿!我們不祁禱您今日為了我們的緣故,將那光明樹上的果實棄之深淵,因我們若不懂得保守自己,明天仍會有那潘朵拉的盒子。 多少個光明樹上美好的果實,看似方便了人類的生活,實際上卻害慘了人類。稍加反省,敗壞了的是人們自身,又或那些神的恩典。 |
(十一)伊甸園—上帝初造人時,人們所生活的樂園。 |
典故:《聖經-創世紀》 |
心境曠達的我是伊甸的天空,湛藍而舒適。 |
(十二)蘇格拉底式愛情、柏拉圖式的愛情—精神式的愛戀,往往隱含著沒有結果的戀情。 |
典故:柏拉圖《理想國》 |
那純純的痴情是柏拉圖對蘇格拉底的思念,令人敬昂。 樹蔭下的乘涼是農人烈日揮汗後的閒情;晚間輕吟的歌聲是詩人竭盡心力後的喜悅;冷氣房裡,陶醉於柏拉圖式的愛情故事,則是少女美麗的夢想。 |
(十三)凡爾塞宮—浪漫 |
典故:法國首都。 |
副熱帶季風氣候下的台中,炎熱的空氣中帶有潮溼;佈滿汽、機車的喧囂街道散佈著塵埃。生活於此,誰不渴望踱步於清爽的北海道?誰不企求悠遊於浪漫的凡爾塞宮? |
四、修辭學的應用
(一)排比—用於具有相似句型的語句,或相似道理的鋪述,目的在使語句輕快、一氣呵成,且具節奏感。 |
參考句型 (1)主詞 + 表述語1 + 表述語2 + 表述語3 (2)敘述句1 + 敘述語2 + 敘述語3 |
羅大佑《童年》: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… …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作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 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唸 … …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裏面有沒有住著神仙 |
(二)映襯—1、用於正反對比、相反情理,做人心更加激盪;2、使相似或相反的情理得以互補,但不會感覺重複。 層遞[4]—用於比較事物,用以突顯程度的落差。 |
參考句型:「公認具深度性的事物」 + 「再言其所欲表達的事物和原因」 |
草,看似自由,其實是由風決定;風,看似逍遙,其實被自然安排;我,看似疾苦,其實安逸;人生,看似命定,其實由自己決定。 我不是那賢明智者,無法早些領悟人生,但我能是那後來的悟者,了然生命的道理。 嗷嗷待哺的幼蟻不是工蟻生命的喜悅,懵懂未明的娃兒卻是父母甜蜜的負擔。諷刺的是,不離寸土的小蟻是長大後,卻還不懂事的人們之楷模。 |
(三)轉化(擬人、擬物、擬虛為實)—藉由無生命的事物情感之抒發,使感情更加激昂生動。 |
參考句型:「擬虛為實」用以言情感,避免僅是用抽象的形容詞表達,更在於具體化,將較能加深感染力。 |
在人生的旅途上,有多少的浪花徘徊在無涯的海岸,然而幾乎所有的浪潮一逝無蹤,僅有些許的洶湧波濤淹沒了我的足跡。 |
(四)譬喻[5]—以貼切的喻依表達意境,為保有詩意,除非意思不明,否則避免說破。另外,宜避免語句單調、冗贅,破壞美感。 |
參考句型:( ……般的) + 主詞 + 敘述語 用「…般的」的目的,在避免抽象的形容詞 |
有了這一切,我就是重回伊甸園的夏娃,有了最美好的珍寶,除此,別無所求。 |
(五)設問—加強語氣,用以警惕或使人警覺。 |
參考句型:用於轉折觀念處,由「如此」轉至「非如此」。 |
難道我只是棋盤中的一只棋子?所有的腳步都須以他人為優先考量嗎? 若沒有平日的辛勞,誰能體會純淨之水的甘美?人們所需著實不多,若一味地追求物質欲望,那麼,習慣後,奢侈將不再是辛福,而一旦失去時,痛苦也就來臨了。 |
(六)引用—僅引名言或具轉折性的關鍵語句,不可以對話形式呈現,因作文非小說。 |
參考句型: (1)「原本情形」 + 「關鍵性轉折語」 + 「改變後的情形」。 (2)「名言」 + 論述。 |
正確:初入大學時,我是一個「由你玩四年」的學子。但某天,工地的苦工對我喊句「少年的,不努力就和我一樣做苦工」。我突然心有所感,痛改前非。 錯誤:不經抉擇,以對話方式呈現。 |
(七)摹寫、誇飾—用以深入描述所欲表達的事物之特殊面向。 |
參考句型:無 |
哪場戰爭不屠害生靈?總是腦袋滿天飛、血染大草原。 |
(八)倒反—避免嘲諷他人,以免使讀者反感。宜以嘲弄自身為佳。 |
參考句型:無 |
朱自清《背景》: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。 |
(九)象徵—具有特殊意象的事物,可於末段提起,以表示特殊的情感。 |
參考句型:若文章中以某物言某觀念,可在末段重提,以使人留戀。 |
《穿紅鞋的女孩》:紅鞋 |
(十)呼告—建議用於結尾的期待與盼望。 |
參考句型:名言 + 自身期望 |
人說,花謝能開,屋倒能蓋,但逝去的年華卻不再來。願明日的我能記取昔日的教誨。 |
(十一) 析合字:以中國象形文字特有的析合方式,給予命運般的解析。 |
參考句型:「解析」 + 「情理」 |
李子恆《秋蟬》:誰道秋下一心愁?煙波綠野意幽幽 |
[1] 演講是以語調的拉長或重音來強調重點,而文章則是以句型的變化來強調。
[2] 寫作時應避免字句冗長,因不精簡的章句會造成內涵的不充實。
[3] 情感的表達若不欲太直接時,亦可藉由景物興起聯想。建議句型:( 典故或成語 ) + 主詞 + 敘述語。
[4] 映襯和層遞是為比較事物,以突顯出其間的落差,如此將較言述單一事物時,更突顯出其與一般事物程度上的差別。相似於此,「無法言喻」一詞亦用於比較上,以先前事物可以描述的美好或醜惡襯託出其無法言喻的程度。
[5] 轉化法中的「擬虛為實」與譬喻法皆是以具體事物代替抽象概念,且若以具有特殊意象的事物作比擬時,更能勾起讀者的感觸,如以月亮代稱思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