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分享人:一年二班王珮瑜
在道德月刊十二月號中的這篇「叫太陽起床的人」的故事當中,作者描述自己曾有過一段充滿痛苦與無助的破碎童年,作者兒時家庭環境並不好,因為父親的風流逼得母親必須工作努力維持生活,因此照顧學齡前的弟妹以及二媽小孩的差事,就落在作者身上。而後經過一番波折,作者在二十一歲時便遵從母親的決定嫁給了她的先生,雖然如此,但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她,決心再努力求學,儘管這求學之路並不平穩,但在她先生的陪伴下,終得優異的博士學位,也得到不錯的職位。
雖然作者直到二十一歲才從書中體認到「做人不可過於執著;浪費生命和吝嗇生命,同樣是過分的執著。」但是因為她不向命運低頭,不懈地在夾縫中求生存,像是在生命逆境當中逆流而上的魚,絕不輕言放棄的信念支持她面對這個不圓滿的人生。
我們應該學習作者不放棄的精神,雖然作者遭遇許許多多的不幸,面對破碎的童年,家庭環境的困苦,求學經歷的艱辛,但她那種不半途放棄的個性,值得成為我們效仿的對象。
不只作者的精神,當我們也遇到如此的命運激流,絕不能夠自暴自棄,因為「生命的意義不在奢望與貪求,而在傾注與發亮。」我們要試著學習放下,面對不圓滿,像作者一樣自信的大聲對所有人說:「我,是個熱愛生命,積極追求幸福,每天叫太陽起床的人!」
全站熱搜